第(3/3)页 这一次,苏亦亲自参与浮选。 结果,事与愿违,除了碳化木屑,啥都没有。 这一刻,众人的情绪低落,满脸沮丧。 苏亦也不例外。 他望向陈文骅,「老陈,看来咱们这一次,要玩砸了。」 陈文骅说,「发掘嘛,本来就是充满偶然性,没有什么东西是必然性的,按照你之前的文献,仙人洞遗址肯定是有东西的。如果没有的话,应该就是我们60年代的发掘破坏了现场,让你提取不出东西来。要不要,到其他洞穴进行试掘?」 对于这个提议,苏亦本能拒绝,「不用,在仙人洞遗址就可以,我想一想,到底遗漏了什么东西了。」 前世,他也没有机会参与发掘万年仙人洞遗址。 他之前来这里参观的时候,遗址已经改造成为原始稻作文化的主题公园了。 仙人洞遗址里面也加固了各种护栏,跟现在完全就是两个模样。 找不到丝毫的痕迹。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唯一靠的就是他之前看过的各种文献。 但,没有亲历亲为,记忆就存在偏差。 一些细节东西,就没有办法全部回忆起来。 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两遗址是成功发掘出万年前的稻作遗存的。 那么现在为啥找不到东西呢? 因为技术条件,限制住了? 难不成当年中美联合考古队不是采用浮选法? 该不会是真需要使用植硅石跟孢粉分析这些分析方式吧? 一想到这里,苏亦就懵逼了。 之前折腾那么多天,白干了? 我靠! 越想越有可能。 旁边的陈文骅,见到他这副模样,安慰道,「老弟,别想太多,尽人事听天命,要不,咱们再挖一挖?」 苏亦点了点头,「嗯,挖。」 「这才对嘛!」 陈文骅展颜一笑,他真担心眼前这位少年天才,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被打击到了。 刚想说什么,却听到苏亦说,「老陈,咱们这一次要换方式了,不能继续采用浮选法了。」 「你是说要换方式?」 苏亦点了点头,「还记得我之前跟大家说过植物考古学常用的四种考古研究方式吗?」 「植物遗骸、植硅石、孢粉和淀粉颗粒?」沈明第一时间抢答。 苏亦回道,「是的,就是这四种,咱们使用浮选法就是为了寻找植物遗骸的,既然植物遗骸找不到,咱们只能使用其他方式了。」 沈明望着苏亦,「这玩意真的靠谱吗?我参加工作这么长时间,几乎没有听到在国内学者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考古研究,苏亦,你这个家伙可不能继续忽悠我们?」 之前采用浮选法没有找到东西,这家伙的信心都有些动摇了。 苏亦解释,「靠谱还是相当靠谱的,其他的不说,咱们先说孢粉分析,早在1897年,丹麦考古学家萨勒佑()运用孢粉分析研究了哥本哈根附近冰后期的泥炭层;1925年,陀克杜洛夫斯基(Пв)应用孢粉分析确定出里亚洛夫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年代;1938年,德国学者约纳斯(Fr.Jonas)发表了将孢粉分析应用于考古研究的《德国西北部的灌木荒原、森林及文化》一文;1952年,约纳斯又出版了《现代与化石花粉及孢子图鉴》一书,其中许多花粉是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直至史前时代前后考古遗址中发现的。」 沈明望着他,「真的假的?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苏亦理所当然道,「只要你外语足够好,并且有一个全国高校藏书量最丰富的图书馆给你提供阅读支持,并且你的学校还有一批曾经到外国留学的师长以及留学生的话,你也会有机会掌握到这些知识的。」 沈明望向陈文骅,「老陈,我怎么觉得他在鄙视我啊?」 小王说补刀,「不用怀疑,就是!」 瞬间,现场的气氛都变得欢乐得起来了。 一切不合理的地方,用北大这个牛逼的学校来当挡箭牌即可。 众人不疑有他。 选择相信他这个说法。 但新的疑惑,又来了。 「你说的这些都是国外人,咱们国内呢?如果咱们国内没有学者做相关研究,咱们不可能把这些样本送往外国人吧?」 听到这话,陈文骅也开始沉默了。 他望向苏亦,想要获得答案。 苏亦没让他失望,「咱们国内相关的研究确实滞后一些,很早就有考古学家认识到孢粉研究对考古学的价值,例如对遗址古代环境的复原和对文化堆积层相对年代的确定,但孢粉研究在考古学中更广泛地应用,以及考古学家自己开始掌握孢粉的采样、提取、识别和鉴定技术是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本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咱们国内的学者相关研究之所以滞后,那是因为十年的原因,现在咱们已经对外开放了,已经有学者开展这个方面的研究。据我所知,咱们国内中科院植物所已经有学者做相关的研究了,他们开始尝试对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样本进行古植物、古气候方面的研究了。」 中科院植物所都被他搬出来了,陈文骅三人也被他说服了。 「那植硅石研究呢?这个是啥情况,也跟我们说一说?」 「植硅石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较早的时期,德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的案例,我就不说了,德国人的名字翻译过来奇奇怪怪的。」 「相比较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发展有点滞后,虽然在20世纪初,欧洲一些学者曾尝试用植硅石研究早期农作物和复原古代植被,但由于提取技术的不完善和种属鉴别标样的缺乏,半个多世纪以来。植硅石研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为了弥补植物遗骸在保存问题上的局限性和孢粉在埋藏过程与种属鉴别上的局限性,植物考古学家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埋藏地点准确、所需保存条件少、能相对精确地识别与鉴定的考古植物遗存。」 「由此,从60年代末开始,某些学者把兴趣又重新转向了植硅石的研究上。据我所知,这个方面美国和曰本学者是走在了前面。」 「那么咱们国内?有没有学者做相关研究?」 这一刻,苏亦终于摇头,「不太确定,还需要去中科院植物所了解一下。」 「那怎么办?」 「不管如何,都要先提取样本,到时候把样本送到植物所,寻求帮助。」 该说的都说完,四人继续进行遗址土样的采集。 为了避免周围树林以及农作物产生的现代孢粉的干扰。 苏亦让大家选择在无风的时候取样。 不然,洞口猛然灌入的山风,对发掘的样品,肯定会产生相应的干扰。 不仅如此,手铲也必须是干净的,刮出待采样位置的新鲜面之后,开始自下而上取样,为了避免土样之间相互干扰,每一次取样都要迅速放入密封袋密封,贴好标签。 在这个方面,比之前浮选法取样谨慎多了。 对此,其他人都不太理解。 苏亦只能解释,「与其他微小植物遗存如孢粉或植硅石的土壤样品不同,浮选的土样对污染问题不是很敏感。」 「为啥?」 「因为只有那些炭化的植物遗骸才有可能长期地保存在古代文化堆积中。因此,在实验室内对浮选结果进行分类和鉴定工作时,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对发现的那些未经炭化的植物残骸一般采取剔除或存疑的处理办法。」 「所以,不论是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还是在浮选的过程中,只要注意避开现代炭化物质源,如各种窑场、垃圾堆放地、采用烧秸施肥的田地等,浮选样品的纯洁度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孢粉跟植硅石不一样,它们很微小,而且,它们现代植物也都存在,不会炭化,同样植硅石分析方法与孢粉分析方法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要尽量保证它们其他因素对它们的干扰。」 面对苏亦如此郑重其事的叮嘱,陈文骅三人采集样本的时候,就更加小心翼翼了。 不过这一次,样品量不再按照体积来算,直接用重量。 根据苏亦的方案,分别在十个点采集,然后每一个样本都保证多余500克。 除了表面土样,苏亦还把遗址文化层分为13层进行取样。 在取样方面,孢粉分析跟植硅石分析,并没有什么两样。 陶片、粘土、木炭、炭化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果核等等, 都可以成为植硅石分析的样品。 就这样又花了三天的时间,对整个仙人洞遗址进行全面样本采集。 至此,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1979年春季的第一次发掘任务宣布结束。 苏亦、沈明、陈文骅以及他的徒弟小王四人从万年返回南昌。 回到南昌的第二天,把沈明上返回广州的列车。 苏亦就随同陈文骅还有江西博物馆彭副馆长两人上京求援。 辛辛苦苦大半个月,成果如何,就看接下来的中科院植物所的鉴定成果。 是不是震惊全世界,就看这个时代祖国的科技实力有多雄厚了。 对此,苏亦只能期待着。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