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到这里,苏亦有些遗憾,「如果不是条件有限,咱们采用网格式采样法与针对性采样法结合起来,效果就很更好了,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了。」 前面讲了那么多了,也该要干活了。 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 「苏亦,咱们浮选土样量应该取多少?」 「对啊,咱们也不能瞎挖土样吧,到底要取多重,有没有标准?」 苏亦说,「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大小都可以,条件好的遗址就取小一点,比如国外有的遗址就取5升,条件差的遗址取100升都有,但一般来说,取10~20升左右即可。」 「啥?你怎么用升来当标准?」 苏亦解释,「由于一个遗址尤其是大遗址内不同埋藏地点的堆积土的成分和干湿情况不同,浮选土样一般不用重量而用体积来衡量。」 说完,他又补充,「需要强调的是,在每份样品土量的问题上,应遵守宁多勿缺的原则,如果土量过少,就有可能会给浮选结果造成误差,甚至丢失一些重要信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未来咱们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对比试验,现在嘛,咱们尽量取20升吧。」 苏亦想了想,问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土样发掘出来以后,放到哪里?」 「拿回去?还是直接放置在遗址当中?」 苏亦说,「挖出来再放洞口处。」 「为啥不带回去?」 「从遗址中采取到的土样经常是潮湿的,而炭化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含水的炭化植物遗存其重量必然增加,直接用潮湿的土样进行浮选就违背了浮选法的基本原理,其结果不仅会影响植物遗存的提取率,严重者还会导致浮选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土样在浮选前必须先经过干燥处理,不合适拿回去室内堆放,不通风。」 「那直接放到外面晒太阳就行了,放在洞口处干啥?」 「不能晒太阳,炭化物质的质地十分脆弱,如果将土样直接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就会造成炭化植物遗存因脱水迅速而爆裂破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选择一处阴凉通风的地点,将土样摊开阴干。」 「好家伙,这玩意讲究还挺多的啊。」 苏亦笑,「不然呢,要是啥都不讲究,是个人都会了。」 到此,介绍部分也差不多结束了。 要开始干活了。 为了保险一点,苏亦他们最终还是弄了20份样品。 放在洞口通风处摊开阴干。 从发掘到阴干,花了三天的时间。 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正式浮选工作。 他们是洞穴外面就地浮选,并没有搬运回住所。 主要是条件不允许。 首先是样品较多,那么多土样在住所弄,肯定脏兮兮的。 不仅如此,来回搬运这些土样也不方便。 因此,他们直接把浮选土样的设备搬运到洞穴外面直接浮选。 陈文骅蹲下去摸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了摸土块,发现有些硬化了。 「土样中黏土成分较高,干燥后,已经结板在一起了,要不要敲开?」 他望向苏亦问道。 苏亦点头,「用木锤或木棒适度敲打使之散开就可以了,不需要铁榔头之类的重物锤击。」 这活自然是小王来干,不可能让他师父陈文骅亲自动手。 苏亦开始摆弄设备。 望着用油桶改造的摇筛式浮选装置,陈文骅满是感慨,「老弟,你还真是天才,要不是有你,咱们这一次发掘根本进行不下去,竟然发明了这样神奇的装置。」 浮现装置是苏亦亲自设计并且亲自焊接的。 由水箱、摇筛和小网漏三部分组成。 这种浮选设备制作非常简单,水箱直接用大汽油桶改制而成,摘去油桶顶盖,然后在底部开一个排水孔就可以使用。 面对陈文骅的夸奖,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这玩意还真不是我发明的,是根据美国的植物考古学家相关设计制成的。」jj.br> 陈文骅笑,「别管什么美国人,在国内,你就是首创,我敢肯定在国内还没有人懂这么干。」 苏亦笑,「其实,这个装置还是有些简陋,要不是条件有限,还可以弄一个水波浮选仪。」 「比这好用?」 苏亦点了点头,「好用很多,水波浮选仪是由水箱、粗筛、细筛、细筛托和支架五个部分组成。工艺复杂很多,还需要大量的焊接,咱们时间有些赶,弄不来这玩意,不然会方便很多。」 「那么浮选效果呢?跟咱们的摇筛式浮选仪比较怎么样?」 「好一些,但对咱们来说,摇筛式浮选仪也够用了。」 「够用就行,要是这一次出成果了,未来再弄。」 「也对,咱们先干活吧。」 于是,在苏亦一声令下,四人都提着水桶朝着江边走去。 浮选法没有水,怎么浮选啊? 必须要打水。 好在洞穴旁边就有水源,不然,就麻烦了。 打水回来以后,四人才正式开始浮选工作。 手摇式浮选设备,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来摇动的设备。 而且这玩意还需要两个人操作,不然,根本弄不起来。 沈明跟小王操作,苏亦指导。 具体过程是,封住水箱底部的排水孔,然后将水箱灌满水。 「一个人双手持摇筛将其放人水中,筛口要略高于水面,然后不停地来回摇动,使水面产生水波由此增加水的浮力;同时,另一个人开始将土样均匀地撒入摇筛内,待炭化物质浮出水面时用小网漏捞出,这就是轻浮部分。」 「这就完了?」 苏亦摇头,「还要继续撒土和捞取浮出的炭化物质,如此不断地重复直至将土样撒完;最后取出摇筛,筛底所收物质即重浮部分。泥土透过摇筛沉人箱底,待浮选结束后打开水箱底部的排水口将其排出。」 沈明见状,再次问道,「这玩意靠不靠谱啊?」 「先弄了再说。」 于是,沈明跟小王就开始协同合作,一个摇动摇筛,另外一个人就不断地添土。 配合得相当默契。 苏亦跟陈文骅也没闲着,继续打水。 好在取水的地方不远,不然,仅仅是在野外提水,就提到手抽筋。 路上,陈文骅好奇,「老弟,要是发掘现场水资源有限,怎么办?是不是就不能浮选法了?」 苏亦说,「也不尽然,遗址现场不能浮选,直接用透气性比较好的布袋或者编织袋把土样装回工作站就可以。此外,也可以改动装置,直接用小水桶来浮选即可,不过小水桶的缺点非常明显,植物遗存的提取率不高,自然就耗费比较长的时间。由于小水桶的容积有限,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每份浮选土样的量也不宜过大,这种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的浮选工作。」 「但它也有优点,就是咱们之前说的水量很少,对于那些干燥地区或水源极度缺乏的考古工地来说就非常适用。另外,也适用一些特殊地区,比如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分布着黄棕壤和红壤,这些土壤干燥后往往坚固地板结在一起,使用其他浮选设备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只能采用小水桶浮选方法,但在操作时应往水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以便板结的土壤快速分解,同时还可增加水的比重,有助于浮选效果。」 听到这里,陈文骅感慨不已,「你才多大啊,如此年纪怎么会掌握如此渊博的知识?难不成真的是生而知之?」 苏亦半真半假地说道,「这玩意也不是我的个人经验总结,我顶多就是搬运工,都是从外文文献获取的知识,然后跟咱们的实践相结合,具体效果如何,我也不清楚。」 陈文骅说,「你这些方法都是有理论支持的,不管咱们这一次发掘成不成功,你的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其他领域不好说,至少在咱们农业考古领域,这种方法完全就是革命性的颠覆。老弟,你这个方法应该推广出去,不然,绝对是咱们农业考古的巨大损失。」 苏亦笑,「没有这么夸张,先看,咱们这一次发掘成果如何吧,要是不出成果,说不定在外面看来,就是瞎忽悠呢。」 陈文骅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苏亦的顾虑,也没再说什么。 但他心中打定主意,未来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一定帮助苏亦把这一套发掘经验推广出去。 这绝对是一场颠覆性的考古发掘案例。 回到洞穴外面,发现沈明跟小王两个家伙都瘫坐在地上,不干活了。 「咋了?累趴了?」 陈文骅问道。 两人摇头,沮丧无比。 「根本就没有东西啊。」 「对啊,啥都没有,苏亦,咋办啊?」 苏亦皱着眉头,他也想不通哪里出现问题,「继续浮选吧。」 沈明感慨,「这活,要是有靓女一起搭配,就轻松很多了。」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 「不是,女孩子更加有耐心。」 听着沈明跟小王互相调侃,苏亦却没有心情跟他们搭话。 都弄了五分样品了,仅发现了少量炭化木屑。 该不会翻车了吧。 事实证明,真的翻车了。 浮选了土样十分以后,除了增加一些炭化木屑,啥都没有。 「怎么办?要不要继续?」陈文骅问道。 这一刻,大家都望向苏亦。 苏亦说,「继续吧,把剩余的10份样本都浮选了。不到最后一刻,还是不要放弃的好。」 第(2/3)页